在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下,中國正從“光接入大國”邁向“技術引領者”。以光潤通科技為代表的民族企業,憑借國產芯片與自主技術突破,與國家推動的萬兆光網戰略深度融合,助力中國在下一代PON(無源光網絡)技術領域占據全球先機。北京理工大學忻向軍教授提出的“標準引領、產業協同”理念,與光潤通的實踐路徑不謀而合,共同勾勒出中國光通信產業的宏偉藍圖。
國產技術創新夯實產業根基
作為中國光纖通信領域的領軍企業,光潤通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,始終以自主創新為核心驅動力。2020年后,公司成功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片,徹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,其國產服務器網卡適配國產CPU與操作系統,并通過軍工級品質認證,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國防軍工等高安全需求領域。
光潤通的單向傳輸網卡(如F902E-DF/DS系列)通過物理隔離實現數據單向傳輸,已在公安、政務、軍事網絡中發揮關鍵作用。其產品兼容華為、思科等主流設備,且交付周期遠快于行業標準,彰顯了“中國速度”。這種技術實力不僅支撐了國內光通信產業鏈的自主可控,也為全球芯片危機提供了“中國方案”。
下一代PON技術突破開啟萬兆光網時代
隨著中國工信部啟動萬兆光網試點,50G PON技術已進入規模部署階段,而200G PON的演進成為全球焦點。忻向軍教授指出,下一代PON需滿足智能化、大帶寬、高可靠、低時延等需求,技術路線需在IMDD(強度調制直接檢測)與相干方案中尋求平衡。
什么是GPON?
中國在50G PON時代通過波長調整與產業協同,成功實現GPON/EPON三模共存,降低了部署成本。這一經驗為200G PON的標準化與產業化提供了重要參考。光潤通的光模塊與光纖網卡產品,憑借高速率、低功耗特性,已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與5G通信領域,成為支撐萬兆光網的基礎設施。
產學研共同構建光通信生態共同體
忻向軍教授強調,光接入系統的技術突破需要芯片、模塊、設備全鏈條的產業協同。光潤通積極參與行業生態建設,2024年加入OurBMC開源社區,推動BMC技術發展;其國產網卡、智能加密網卡等產品,與華為、浪潮等企業深度合作,形成規模化應用。
此外,光潤通的技術團隊與航天機構、運營商緊密聯動,為國家重點項目如“天宮一號”、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提供通信保障。這種“技術研發-產業應用-生態共建”的閉環模式,正是中國光通信產業崛起的核心動能。
光潤通終將從國產化到全球化
光潤通的愿景是“讓民族企業支撐高端光產業健康發展”,其計劃通過加大研發投入,構建更完善的國產化生態體系。與此同時,中國在200G PON賽道的布局,需延續“標準引領、成本最優”策略,推動國際標準制定,搶占技術制高點。
忻向軍教授提出的“共建產業生態”倡議,與光潤通的實踐路徑高度契合。未來,中國光通信產業將在自主創新與全球協作中,實現從“跟隨者”到“領導者”的跨越。
光潤通科技緊跟時代浪潮協同創新,印證了中國光通信產業的蓬勃生命力。在萬兆光網與下一代PON技術的雙重驅動下,中國正以技術實力重塑全球光通信格局。正如光潤通的企業目標——“光聯天下,潤通你我”,這場由技術創新引領的變革,終將惠及全球數字化未來。